南阳市,古称宛,位于河南省西南部,与湖北省、陕西省接壤,因地处伏牛山以南,汉水之北而得名。历史上,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,,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“扣马谏王”地,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,著名的秦楚“丹阳之战”和三国故事“三顾茅庐”就发生在这里。南阳孕育出医圣张仲景、科圣张衡、商圣范蠡、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,战国时期,南阳是著名的冶铁中心,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,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,乃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,故在东汉时期又有“南都”、“帝乡”之称。

早在50万年前南召猿人已经生活在南阳这片土地,与北京人大致处于同一时期。现在有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。

夏朝初,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,见唐杜佑《通典》:“邓为禹都”。

商朝周朝时,现南阳境内有申、邓、谢等诸侯国。

春秋时,楚国属地,称为宛,冶金业发达。

战国后期为秦所据。公元前272年,秦昭王三十五年,设南阳郡。

西汉置南阳郡,辖境自河南熊耳山以南至湖北大湖山以北。

东汉被称为“南都”,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。

唐朝,南阳设邓、唐二州。唐朝中盛时期南阳地区农业兴旺,工商业繁荣。

明朝初年,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封地,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。现在留有王府山。王府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假山,也曾是老南阳城最高建筑。

清朝光绪十年,镇平地区开始生产丝绸,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。

1948年11月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挥毫撰写《中原我军占领南阳》这一罕见杰作,报道中原战局的最新进展。11月全南阳解放